3 Idiots (作死不離三兄弟)

Loading

我對印度電影了解著實不多,印象中的印度片就是很多歌舞,又或者會想起《Slum Dog Millionaire》 (一百萬零一夜)。而對印度的認識就只是文明古國、貧富懸殊、財經界眼中的金磗四國之一及瑜伽。看完這部《3 Idiots》〈港譯: 作死不離三兄弟〉後,對印度電影的最新發展和印度這國家有較深的認識,甚至認為印度其實跟香港好近。

故事以倒敍方式,描寫三個分別來自富裕、中產及貧窮家庭的青年,在印度的名牌大學內的友情歲月,三人為學業前途而掙扎向上,電影描寫校園生涯之餘又表達對教育制度的種種不滿。

影片雖長達近三小時,但郤沒有冷場,笑料百出,不乏抵死的場面。例如其中介紹窮青年的家庭慘況時就用上黑白畫面,以模仿殘片橋段,很黑色幽默。當然也少不了印度Bollywood式的載歌載舞,有些情節雖有點夾硬來又無厘頭,但勝在開心。另外,笑中也有淚,講友情及親情的情節也很感人,確是一部娛樂性豐富的電影。

除了講友情、親情和愛情外,如前段所說,這部戲還有重要的主題是講關於教育。「填鴨式教育」這名詞對香港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香港學生都是以背誦、死記、讀Model answers來應付考試出名的人群,多數人都是求穩穩陣陣去考好試,以拿取高分,就可以大學畢業,然後搵份「好工」,不必理會你對讀的科目及做的工作有否興趣,最緊要賺到錢而符合社會既定的標準期望,什麼「求學不是求分數」只是廣告口號,從來不能實行,不求創意,因此高分低能比比皆是。

原來印度社會的教育制度竟然跟我們雷同,總之要高分都得,電影中的主角Rancho是個有創意而又能「通識」的學生,卻得不到校方的認同,成為學校眼中的「笨學生」,而另外兩位主角就為錢途而被迫讀自己沒興趣的科目。雖然電影中給了這三位笨學生一個很正面的結局,但在現實生活裡,有理想的人又是否如此地得到好報呢? 那些高分低能只要憑學歷取得薪高厚職,及有能力買樓,有個安定的家庭,便會成為社會眼中的「成功人仕」。相反地,只為理想和興趣而工作的人,就會被輕視,確實值得反思什麼叫做「成功」呢。

Advertisements

買樓借貸

 

 

3_idiots
Advertisements

One thought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