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

Loading

Midnight-in-paris

電影《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由Woody Ellen執導,故事講述男主角為美國編劇,跟未婚妻往巴黎渡假,因一次在午夜時迷路,上了古董車,去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巴黎,展開一段又一段的奇緣。

男主角既是編劇及小說家,他去舊巴黎也如他所願地遇見當時的大文豪及藝術家,海明威 (Hemingway)、畢卡索(Picasso)、達利 (Salvador Dali)等也在電影中跟男主角夢幻地對話,可謂一次小小的二十世紀歐洲藝術家回顧,令我想起小說「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

影片帶出了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黃金年代」。很多人都說要活在當下,但成年的我們往往喜歡懷舊,總之覺得以前的年代的最好的。像我等年紀的人會懷念八十及九十年代的繁華,老一輩的人則認為六十年代較浪漫及有人情味,喜歡文學的人會懷念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時期,總之不會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而Woody Ellen自己也有點夫子自道,他喜歡的巴黎也跟現在有點距離,他這電影中的巴黎很恬靜、優雅,街道很潔淨,完全看不見狂掃名牌的中國遊客,也幾乎看不見黑人,近乎完美的浪漫巴黎,早已不復見。

Advertisements

我們仍然容許自己懷舊,也許是回憶自己最好的東西及年華,也或許想追回一些在當時未能實現的事,也或許是對現在及未來的不滿及恐懼,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活在當下」呢?

Advertisements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