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A Dangerous Method》(危險療情) 講關於二十世紀初的精神分析治療(Psychoanalytic therapy),主要人物是心理學大師Carl Jung (榮格) 及Sigmund Freud (佛洛伊德),對我來說,是必看的戲。
可惜,電影中討論的心理分析很皮毛,戲份過多地描寫榮格跟女病人Sabina Spielrein 的越軌關係,而Keira Knightley飾演的 Sabina,歇斯底里得有點過火,演得太表面,令部戲大打折扣。本來很吸引的故事題材,拍得太平凡及古板,令我感到失望。
電影雖然不太好看,但戲中提及關於心理分析的事,就令我很有興趣去溫習。戲中提過很多心理學有關的名詞例如 Unconscious (潛意識)、Hysteria ( 歇斯底里 )、transference (轉移)、repression (壓抑) 等。根據佛洛伊德的學說,這些都是跟童年(六歲前)發生的事有關,而且又是跟父母的相處而發展成的,長大後很難改變。他認為唯一辦法是精神分析治療,而早期的精神治療方法包括 dream interpretation (解夢)、free association (自由聯想法) 及 hypnosis(催眠) 等,透過這些方法來解開藏在潛意識內的童年陰影。
不同於榮格,佛洛伊德認為大部份甚至所有的精神問題都是跟性有關的,性在一百年前的社會上是很大禁忌,對女性尤甚,太多約束給她們了,所以患上嚴重「歇斯底里」的,大多是女性。
在今日的香港社會,表面看似開放,實則仍然很保守,對「性」的題材依然頗敏感。每遇到性有關的話題時,社會上往往產生很極端的反應,一邊抗拒接受,一邊就大驚小怪,這些現象正是佛洛伊德所言的「性壓抑」,致令這城市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和事不斷發生。另,隨著女性地位提高,以前只用作形容女性的「歇斯底里」,現今放在很多港男身上也不足為過。
如果社會可以開放一點,都市人的身心都會健康一點,戾氣也會減少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