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的Simple Life

Loading

電影《桃姐》講的是馬姐(女傭) 跟少主人的故事,與其說是主僕間的情誼,不如說是母子親情,皆因親娘不及養娘大。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葉德嫻飾演的桃姐是劉德華飾演的Roger家中的傭人,一手照顧他家上上下下幾代共六十年,兩人關係儼然如母子一樣,在香港相依為命。《桃姐》的英文片名為「A Simple Life」,貼切地表達桃姐的一生就是過著平凡簡單的生活,人生根本就可以好簡單,看桃姐的日常生活就像很多家庭主婦一樣是買餸、煮飯、做家務,幾十年不變的平淡,這電影就是要描述一個平淡簡單又堅持原則的小人物故事。

許鞍華擅長拍這類小人物的寫實電影,這部拍得很平實,沒有高潮起伏位,也沒有太多多餘的說話,有時只利用鏡頭去解釋現實,如果能更少對白,我會更滿意,這樣便能真正含蓄地表達「Simple Life」。

葉德嫻賣力演出,眼神跟肢體語言都扮做到十足一個平凡的低下層婆婆,也收歛了以往被認為是過火的演繹,完全配合了電影之寫實而不煽情的效果。而劉德華難得也收了自我形象,演來平實,他盡所能地表現內歛,但有時郤顯得木納及笨拙,作為綠葉,劉德華的木納更顯出葉德嫻的光芒,兩人的默契已非三十年前他們初次合作的劇集《獵鷹》可媲美。

Simple_life_movie

電影也著重探討香港的老人問題,在老人院舍實地拍攝,刻意反映長者真實的一面,寫實但不全面。香港社會的獨居老人很多,問題複雜,老人院舍的質素也實在參差,對於到訪過老人院的人來說,相信都會對此有體會。但電影不是要觀眾同情長者們,正所謂他朝君體也相同,生有時,死有時,還年輕的我們將來都會經歷人生的最後階段,電影其實鼓勵我們以平常心看待老死,多點了解老人真正的問題,總好過以嘲笑或批評的角度去看待。

電影也給我重拾昔日的情懷,片中出現過很多古董物件,例如白色通花桌布、力士香皂、勝家衣車等,給八十前出生的我們帶來很多回憶。而最重要是重現了久違了的人情味,可惜只能在上一代人身上找到,長者們那種守望相助,對我或更年輕一代來說,已逐漸變得陌生了。社會愈進步愈系統化制度化,人情就愈變得僵硬,人也愈來愈電子化了。《桃姐》、《那些年》、《歲月神偷》等這類電影的成功,我看是因為觀眾還是珍惜逝去了的情感和事物,但往往就是失去了才曉珍惜。

另外,支持《桃姐》,某程度上是支持「純港片」,即是不刻意加插內地角色及情節,這種「港片」已經買少見少了,就像傭人已早由台山順德馬姐變菲傭印傭,我們唯有在舊片中尋港味吧。



葉德嫻演技及唱歌均很有獨特個人風格,記得2005年個唱上,她唱了這首「小城大事」,示範了怎樣演和唱融合得來也不失個人風格。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