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The Artist (星光夢裡人) – 無聲勝有聲

Loading

P400

電影「The Artist」(星光夢裡人)是一部以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荷里活為背景的懷舊戲,主題也是講電影,可以說是向電影業致敬的戲。同類的電影其實很多,要拍得有所不同,原來祇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是抹走彩色,第二是將對白變靜音,便成為一部仿古的黑白默片。

話明是默片,全片大部分時間只有音樂,演員說話的聲音就以插入的字幕畫面作交代,學足該年代的默片拍攝手法,拍得頗有趣。有時無聲勝有聲,不必用言語交代一切,用身體語言表達,其實更浪漫及幽默。

故事其實很簡單,由1927年開始說起,男主角是默片當紅巨星,女主角則是男主角的小影迷,及後成為演員。默片到了二十年代末衰落,被有聲影畫取代,而剛巧當時又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轉變,隨著默片的消失,默片巨星也被人遺忘,相反,女主角就成為有聲電影的新貴。

Advertisements

電影最想帶出的,我認為不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線,而是藉默片的衰落,表達一個時代的終結和更新替代。男主角原本可以跟隨潮流之𨍭變,去演有聲戲,但他又放不下自己的舊有原則,於是被時代巨輪所呑噬,變得一無所有。反映在商業社會,要一成不變地堅守原有的方向,實在很難生存,所謂百花齊放,其實弱勢的都是在大勢之下掙扎求存,這點似乎放諸四海皆通。電影的結尾,男主角總算能夠既堅守原則又能找到新方向,要吃飯或許都是要適量妥協吧!

 

Advertisements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