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候選最佳電影之一是「The Help」(寫出友共鳴)。
故事發生在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密西西比州,講一班黑人女傭受盡白人歧視的血淚史,幸得白人女主角的幫助,以寫作的形式公開了她們種種的辛酸。
如果命運能選擇,在那個年代的美國,你會選擇做黑人定白人呢? 相信答案顯而易見,那時黑人只能做低下層的工作,而女傭雖然與白人僱主同住,但不能與白人同桌甚至不能共同廁所,白人的階級觀念令歧視更加深。
現在的美國,有黑人總統,也有很多黑人在不同的專業上出人頭地,這些種族平等是經過漫長的抗爭及無數的血淚才得到的,和諧不是必然享有的。而作為香港人,我們也應該反思種族歧視問題,你們又有否像片中的白人僱主般同樣地對待過外傭呢?
這電影帶出了另一個訊息,就是寫作要有理念,對於情感壓抑的人來說,寫作是一個很好的出口,不但幫自己發洩情緒,也可以替跟自己一樣的人發聲。因此,寫作都是一個責任,有一種使命感,但願所有寫作的人都懂得珍惜文字這個美好的渠道,寫的時候從心出發,才能有共鳴,也令世界更美好。
Advertisements
看這電影時,令我想起廿多年前的一部以種族為主題的經典電影「The Color Purple」(紫色),描寫上世紀初美國黑人女奴的生活,情感拍得很細膩,可惜當年落選最佳電影。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