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末(2012年11月24日),在西九龍海濱長廊,上演了一場搖滾音樂會,免費入場而且很有意義,台上和台下的,都是為了文化和藝術而來,這場就是由「文藝復興基金會」舉辦的文藝復興音樂節2012。
關於文藝復興基金會(Renaissance Foundation)
這是一個由一班熱愛文化藝術的人(包括我們熟悉的黃耀明和彭浩翔等) 所發起的民間組織,目的為推動兩岸四地的文藝創作,為有理想而欠缺資源的藝術工作者,藉著大型藝術節,去尋找他們的知音人及交流的機會,也讓民間大眾能夠沾染文藝風氣。
文藝復興基金會網址 http://rfhk.com.hk/
文藝可以復興嗎?
在香港這樣的商業城市,人人都知搞創作難,還要是獨立創作,即是不依附任何大財團、大企業,就更難。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堅持創作而未餓死的,已經值得鼓掌。所以香港很多文藝工作者都是業餘的,因為一定要有份正職才能維持生計,文藝只能是業餘之興趣。
相信大家應該同意創作靈感是來自生活的,可能香港很多創作人都要返朝九晚六,本地不少文藝作品都跟職場有關的。有時我會覺得香港的藝術創作很單一化,但看看我們四周的消費市場就知,想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模式其實都好難,堅持獨立思考還是必要的。
文藝在香港要復興,除了多聽多看多讀不同的作品外,有多少人願意減少一些看電視和打機的時間,去拿起枝筆,做一點創作呢? 不必分分秒秒怨政府推動藝術普及不力,假如全民都在創作,文藝成為生活習慣,又怎會怕推不動政府做嘢呢?
如果寫Blog是文藝創作,小弟掹車邊都算是個文藝工作者,我也在身體力行寫自己的東西,雖然我的藝術底子薄弱得很呢。
關於文藝復興音樂節2012
「文藝復興2012」是一個大中華區的大型藝術節,音樂會只是其中一部份,此外還有電影展和文學交流等。
而文藝復興音樂節2012,則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音樂會,地點在將會/有望/或會?成為香港文化區的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由下午三時表演至晚上十時。
場內有售賣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小食,以提供免費啤酒,果真切實地將文藝大眾化,確實是一個輕鬆自在的音樂節,在快樂的氣氛下感受文藝風氣。
音樂會演出嘉賓都是來自中港台澳四地的獨立樂團,(出場序):
林一峰,周雲蓬,巴奈,黃靖,五條人,Atomic Bubbles,陳珊妮,左小祖咒,黃耀明
我錯過了下午的表演部份,七點半才進場,剛剛趕得及聽晚上的演出,這環節演出的三位,分別是來自台灣的陳珊妮,北京的左小祖咒,以及香港的黃耀明。
陳珊妮
我認識陳珊妮的音樂,始於2000年的專輯《完美的呻吟》,她那低沉而磁性又帶點懶洋洋的聲音,,配合人山人海那種歐陸風格的電音,令這專輯成為其中一隻我認為是不朽的國語專輯。
當晚她也唱了這專輯的「呻吟」,其他選曲還有2008年的「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你興奮了嗎」、「一個人」、「你在煩惱什麼呢?親愛的」等。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句來自狄更斯的《雙城記》的名句,被珊妮用作寫成了「雙陳記」,此刻在香港舞台上唱出,份外感覺強烈地蒼涼。
左小祖咒
我對內地的獨立音樂實在認識太少,對北京的搖滾仍停留在竇唯的年代。在音樂會前,也做了點功課,上網聽一聽這位北京的多媒體藝術家左小祖咒的歌。
左小的歌感覺有一股很重的民間草根風味,藉由京式的含蓄和略帶幽默,去諷刺當前的社會。他的聲綫低沉得很,現場聽更加似怒吼多過唱歌,絕對不能一班超女及中國好聲音比賽,非每個人都受到的,但就因那種隨意的低沉,令他反而更能震撼。
當晚他唱的歌中,有幽默的「吹牛」、深情哀傷的「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搖滾的「釘子戶」等。我較喜愛以下這首「小莉」,看似是浪漫的情歌,感覺無奈,實則哭訴的對象是情人還是其他? 聽者自行判斷吧。
黄耀明
音樂會壓軸表演的是黃耀明,以一曲「光天化日」作序曲。
黃耀明是獨立音樂人?這點可能有爭議,因明哥由達明一派時期到現在,都簽過各大唱片公司,也許不算是獨立。 但有一點不容置疑的是,明哥縱然是唱片公司的合約歌手,卻一直獨立地做他自己喜愛的音樂,歌曲中表達他自己想要表達的訊息,而不會因商業而妥協要改變原則,這就是獨立音樂的精神。
當晚明哥的選曲中,最驚喜的是選唱了多首來自1992年《信望愛》專輯的歌曲,包括「淫紅塵」、「舞吧舞吧舞吧」、「你真偉大」、「愛到死」。《信望愛》是他脫離達明後,首次以獨立歌手出現,專輯內有種豁達的叛逆,曲風和歌詞都較為偏鋒,是明哥甚至本地樂壇中也是少見的,雖然商業上不算成功,但成就了一張動聽的經典。
音樂會接近尾聲時,先由陳珊妮再度出場跟黃耀明合唱一曲「下流」,之後左小跟明哥國粵合唱達明經典「你還愛我嗎」,然後珊妮再次亮相,用台語唱出「寶島曼波」,最後三位歌手大合唱達明名曲「今天應該很高興」。
中港台三地終於在西九舞台上大和諧,三地的文化差異其實可以很共融的。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