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已宣布在2013年12月底前結束旗下的Blog業務了,近日很多Yahoo博客相信都忙著在10月底的限期前完成搬遷的工作。而我的第一個Blog就是在Yahoo,從2006年2月開Blog,到2010年中,便停止再寫了,之後隔了大約一年,才重新起步,以YFL之名認真地開新網站。在我的Yahoo Blog年代,我不但沒有放自己的圖像,也鮮有提及自己的名字,更沒有向外宣傳自己寫BLOG,因此我的Yahoo Blog純粹是寫給自己看的,抒發自己生活上的悶氣,文字短少而有時甚至沒有配圖的,但居然也不時會收到網民的留言。
又因為嫌那段時間的文字太難看,完全是「Hea寫」的,所以很多次搬Blog都沒有處理大部份的Yahoo劣文。藉著今次Yahoo Blog的結束,我亦將所有文章搬回自己電腦的Word檔內,不打算作全數公開,但部份劣作之中而可以分享的,就決定在此文公告,從中或者可以了解我那失落的五年中,發生過什麼事吧。
重看這五年的文章,我自己亦感到好好笑,當時詞不達意,又經常用錯別字。另一特點是,那時期看的書較多,但吃得較少,當然是因為窮困,哪有這麼多機會吃大餐吧。這五年,真的感慨無限,但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的我。
2006年3月20日 Sick
今天起床時全身乏力, 我想可能昨晚只蓋了很薄的被, 因此著涼, 我今早也頂硬上照樣上班, 但中午時, 還是頂不住, 也完全沒有胃口, 於是便回家睡覺, 現在雖然還是乏力, 但比起早上好了一些, 希望明天會康復吧!
2006年5月1日 Match Point
昨天看了Woody Ellen的新戲Match Point, 這雖然不算是完美之作, 但各方面都實在不錯, 片中的opera music放在電影中又出奇地配合, 我很欣賞男主角的內心戲, 他在戲中的感情很複雜, 但很有層次。
人的感情壓抑到某個階段是容易會崩潰的, 我也曾經壓抑了自己很多年, 幸好成長後漸懂得relax及抒發自己, 早已想通了, 現在可以按自己意願生活。
2006年6月18日 你, 我, 他她他
昨天看了一套電影 “你,我,他她他”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估不到的好睇, 很幽默, 細膩到連一條金魚也變得很生動。 另外, 影片中的符號” )) < > (( “實在是一絕. 故事中所有人都很寂寞, 人物之間的關係異常疏離, 各人都害怕與人溝通, 但又同時渴望被愛. 我很喜歡那位女主角的角色, 她很想脫離寂寞一族, 但又不是一個很懂面對面表達自己的人, 有點像以前的我, 或許就像片名”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一樣, 所有寂寞或曾經寂寞的人也可能會在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006年7月11日 Back from Bangkok
總結今次曼谷之旅, 可算完滿及順利, 今次去了很多上次沒有去的地方, 例如新建成的Siam Paragon及其他shopping center, 雖然很少買嘢, 但都去過巨大cinema, 做過Spa, 吃了很多美食, 也重遊了一些舊地, 例如JJ market, 感覺郤不一樣, 就算間中迷了路, 也不會徬徨. 在Banyan Tree看夜色那一刻也感覺很浪漫. Bangkok似乎比以前先進了一些, 但郤高竇了, 無以前咁親切, 我想我有排都不會再去Bangkok了, 希望年底前可以去日本吧。
2006年9月19日 觸不到的戀人(IL mare) vs 情留戀屋(The Lake House)
上週末看了’情留戀屋’, 亦即是觸不到的戀人之美國版, 我太喜歡韓版了, 至少看過三, 四次, 韓版無論攝影, 音樂, 意境也很出色, 又寫出都市人寂寞的感覺. 相反, 美國版拍得太淺白了, 間屋又唔掂, Keanu Reeves and Sandra Bullock都欠缺神采, 毫不浪漫. 我還是喜歡韓版的結局, 男主角簡單一句 “想不想聽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既浪漫又有想像空間, 現在每次聴到主題曲”Must Say Goodbye”我仍然有感覺, 好快會睇第五次啦。
2007年1月21日 巴別塔
昨晚看了”巴別塔”, 一部關於溝通, 關於文明的電影. 戲由四個片段交叉地組成. 先進繁華的東京跟落後純樸的摩洛哥及墨西哥的傳統婚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 但拍埋一齊睇又處處表現出强烈的對比。 例如, 日本懷春少女的空虛對摩洛哥少年的無知和天真, Brad Pitt的求救跟墨西哥女傭的求救. 另外, 最值得反思的是溝通問題, 雖說言語不通是溝通的阻礙, 但至少那兩名美國小孩又能在墨西哥小孩堆中相處得來, 而就算相同語言, 又會因個人的自私而產生磨擦, 相反日本那班聾啞少女就表現無聲勝有聲. 可以反思的是究竟溝通是用口, 用眼還是最重要用心呢?
2007年5月11日 Passion
這個星期好像很忙似的, 每晚都無乜時間剩, 但實際上又不是做了很多工作. 我諗我的效率出了問題, 或許是我還在適應新環境, 但又不是很多practise的機會給我適應, 所以有時工作的信心還不是太高, 希望多d嘢做, 令自己的工作passion返嚟啦。
2007年9月7日 追風箏的孩子
近期趁有時間, 看了一些很久已想看但未看的小說, 第一部看完的是”追風箏的孩子”. 作者是阿富汗人, 而故事背景就是圍繞阿富汗民族, 由70年代講到911, 主線是一對男孩的童年友誼, 因一件少年强暴事件而令他們分開, 男主角長大後一直都放不低, 而決定回到阿富汗, 郤發現了家庭的重大秘密. 其實小說中也著墨那幾段父子情. 作者很有野心, 想用一部小說來講晒阿富汗人的文化, 倫理關係, 階級制度, 親情, 友誼及男女感情, 又涉及政治, 我看他想表達的太多了, 有點散亂, 也似乎誇大了”那强暴事件”的影響。
2007年9月27日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O Alquimista)
終於看了這本書, 這是一個關於堅持, 勇氣, 冒險, 找尋目標的故事, 主要描述牧羊男孩怎樣橫越沙漠, 找尋他的”寶藏’, 那寶藏原來郤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 而每一個好與壞的遭遇, 其實都在幫緊他完成目標. 別以為這只是兒童書, 雖然道理也算顯淺, 但完全沒有經歷的人看這書, 也許未必有深層的體會. 我一路看, 一路就不期然地apply在自己的處境上, 我也正身在沙漠中, 雖然離遠已望到很多個金字塔, 但不知那兒才是我的寶藏所在, 我會珍惜在沙漠中的時間, 只要一直行, 並修練我的”煉金術”, 一定找到出路及可以點石成金的, 我相信我內在還有很多寶藏等待我自己去發掘呢!
2007年12月27日 尋求快樂的故事(Pursuit of Happyness)
這個假期看了一隻VCD, 剛巧又是Will Smith主演的, 名叫”尋求快樂的故事(Pursuit of Happyness), 講述八十年代一個男人帶著年幼兒子捱過一段艱苦的日子, 他試過欠租, 失業, 瞓街, 最後幾經辛苦, 終於賣清手上那些笨重的產品, 並通過考試, 獲股票行聘用. 故事很老土, 但看時郤有點感觸, 或許, 有經歷的人看這戲都會有感覺. 故事中所謂”尋找快樂”的方法, 其實很簡單, 就是堅持到底, 不斷追, 不斷做, 不斷學, 然後把握每個機會, 就會成功而獲得快樂. “堅持”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願我做到吧。
2008年2月23日 我的寶庫
最近, 經常在家閒著, 除了做gym, 上網, 看tv, radio外, 好像無所事事, 我這個人其實不喜歡靜下來的(雖然可以整天不說話), 我決定要搵d嘢學下, 現在每天都會練習一下日文及普通話, 英文也想聽多一點, 今天再望一望自己的書架, 發覺我這些年來都買了不少書, 很大部份都是看了一次就擺在書架中, 沒有再碰過, 當中包括很多勵志的書, 歷史, 心理學, 小說等, 可說是一個小型的library, 亦實在是一個寶藏, 我決定趁空閒重新閱讀我的書, 說不定, 會從中取得新的靈感呢。
2008年4月14日 舊衫‧舊事
今天回娘家, 多得老媽提醒, 我還有一大堆舊衫一直留在那裡幾年都沒有拿走, 打開衣櫃一看, 才記得我原來以前都買過很多不同的衫, 我以前都幾人格分裂, 一方面扮到很mature, 另一面又很隨意, d衫大都超過十年了, 有些曾經都hit過, 現在看起來都out out地的, 例如marlboro牛仔褸, 牛仔恤衫, 喱絲西裝背心, 麻質衭及短褸等. 至於為什麼我一直沒有帶走, 我想可能除了out外, 也代表一些我認為唔值得記念或唔想記的回憶, 所以還是將它們留在故居. 今天我只拿走了一件已買不到的THEME西裝褸 (回家後, 再穿仍然很好看, 雖然不容易配搭), 其他的衫, 我想我不會再穿了, 由得老媽清理吧。
2008年5月23日 暗潮下 (當心理醫生得了憂鬱症) (Undercurrents)
這本書是以日記形式將作者患憂鬱症前後共兩年內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作者Martha Manning有多重身份, 既是心理治療師, 也是一位母親, 妻子, 就是這麼諷刺地能醫不自醫, 自己有憂鬱症的同時也要處理有同樣情況的clients, 或許這樣的關係, 令她更了解自己的病況, 原來憂鬱症真的可大可少, 病症包括嚴重失眠, 冇胃口, 無故哭泣, 發脾氣, 對所有事都失去興趣, 想自殺, 可幸的是作者很早便接受治療, 最後電療法加上藥物令她康復起來, 而要徹底康復, 最大的根源其實是她自己, 需要放開及relax。
我最喜歡她最後一篇日記, 是講述她為了想完全康復, 一個人去了避靜五天, 期間自我反省, 領悟出一些道理, 例如她發現她的病是避不來的, 就像在海灘游泳, 注定衝著你來的海浪, 怎樣也躲不掉, 她覺得必須隨著海浪的動向放鬆自己的身體, 去經歷海水進入你的口和鼻, 當潮水走後, 太陽會再出現, 你身體會提醒你經歷過的一切, 然後, 一覺醒來後,一切都會美好。
我還慶幸自己還吃得下, 睡得好, 還有passion去生活, 我諗我還可以繼續堅強地生活, 希望我的浪快過來, 美好的日子快出來吧。
2008年6月6日 用心, 走在世界頂峰(Touch the Top of the World)
這書的作者是美國人Erik Weihenmayer (艾立克), 他自小弱視, 到了十多歲時便完全失明, 他以自傳形式記錄了他由童年至長大的奮鬥經歷。他一直都沒有因為失明而放棄自己, 更不甘平凡, 誓要做一些明眼人可成就的事, 例如摔角, 教書, 與明眼人結婚, 甚至攀山, 他於二OO一年更成為首個成功登上喜馬拉雅山聖母峰的盲人, 認真有非凡毅力。
我很欣賞他對生命的態度, 不放棄地去解決問題, 在這書內, 我最喜歡的chapter不是登山的描寫, 而是寫作者失明後見工的失敗經歷及當上一個失明老師後怎樣解決在課堂與學生溝通的問題, 對我來說有一點啓發作用, 只要有信心, 總會有解決辦法。我很同意他說人生可能會失去一些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但只要充實自己, 並不斷探索, 必定會得到另一些好的東西。
2008年6月26日 夢鞋匠 (Shoemaker of Dreams – The autobiography of Salvatore Ferragamo)
又看了另一本名人傳記, 今次主角是Salvatore Ferragamo , 就是我們俗稱的”飛甩雞毛”, 這書由他自己在晚年(1950s)時寫的, 描述他一生對做鞋的理想和堅持。
他生於意大利, 自小很窮, 沒機會正式上學, 九歲便學去了跟師傅做鞋匠, 自此下決定一生以做鞋為職業, 他很上進, 十四歲便創業開鞋鋪, 經過不斷研究及改進, 終於創造出自己很多獨有風格的鞋, 並以能夠令顧客穿得舒適為做鞋之目的, 所以當時他的鞋都是tailor made, 直到現在, Ferragamo的鞋依然賣得很貴, 我有錢都想幫襯吓。
我認為他的成功, 除了努力及堅持外, 還有是他的果斷, 很清楚自己的方向, 一想到就去做。當然, 他的生意也並非一帆風順, 他曾欠債, 破產, 也經歷過戰爭, 但所有問題都被他一一解決, 所以, 老土講句, 只要不放棄, 總有出頭天。
2008年7月5日 煎豆腐
一直覺得煎豆腐是一件難事, 試過幾次, 都煎到爛晒, 令我很想放棄, 以後唔敢煎豆腐, 但又有點不甘心, 今天心想, 咁耐無煮, 很想再試一吓。這次, 我學會小心一點, 先將豆腐浸水, 等它們硬一點, 然後開慢火, 小心地放豆腐落鑊, 重點是不要心急翻轉, 橫掂都等咗咁耐了, 要有好結果, 唔爭在再等耐d, 感覺底部硬了, 才翻一翻, 成功咗, 終於不用爛了, 待兩邊都金黃色, 落埋已煮好的瘦肉及一點蠔油, 就完工了。雖然用了很多時間和很多油, 但煮出來幾好味, 還是值得的。
2008年7月23日 當尼采哭泣
這是一本治療小說, 作者是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 他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小說以真實的人物為藍本, 故事中的主角不但真有其人, 而且都是很有名的, 包括布雷爾醫生, 哲學家尼采(Nietzsche), 女作家莎樂美以及年輕時的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但情節是虛構的。故事發生在1882年, 主角布雷爾醫生人到中年, 有美滿家庭和事業, 郤愛上了他那患有嚴重竭斯底理病的年輕女子, 差點不能自拔, 忽然地, 一名俄國女子造訪, 要求他治療她的朋友尼采, 而尼采又因戀上這俄國女子而瘋狂, 小說的主線就是醫生與尼采的交談, 故事發展下去, 醫生與病人的角色轉換了, 他倆由猜疑而變成朋友, 醫生最後因尼采的理論加上佛洛依德的幫助下解放了自己的心結, 而尼采就因而觸發了他去寫他往後的著作。
這小說的結構寫得很好, 有點推理意味, 書中各人的對話結合了哲學和心理學, 雖然有點冗長, 但因都是我喜愛的範疇, 所以都覺有趣, 引領我思考人生的存在價值, 個人選擇的自由, 性抑壓, 性幻想的問題等, 最令我感動的是男主角最後都找到問題的深層意義, 將那個心鎖釋放了出來, 活出自己。
2008年7月31日 海邊的卡夫卡
很久沒有看村上春樹了, 還記得我最初接觸村上是大約16年前, 第一部是「挪威的森林」, 之後便一路看他所有長篇和短篇, 直到近年, 開始有點悶了, 所以停了沒有再看, 現在閒著, 有時感覺自己像過著村上小說的男主角似的生活, 不工作, 很少同人接觸, 於是忽然很想再看看村上。
“海邊的卡夫卡”, 故事的背景也大概是2000年前後的年代(MD年代), 但也依然加入村上喜歡的60and70年代的懷舊感覺。小說的結構有點似”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兩個情境交錯地發展, 第一個情境的主角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 他離家出走後, 先後遇上當作他的姊姊的櫻花, 有性別障礙的大島「先生」及後愛上50多歲的佐伯小姐及她的十五歲幽靈, 暗喻”伊底帕斯的悲劇”, 這個對於讀過心理學的我當然並不陌生; 至於另一邊, 就講述一個有異能但後天智障的中田老伯和偶遇的貨車青年星野的超奇幻經歷。兩邊的故事都很離奇, 超現實, 少年那邊較為孤獨, 不及老伯那邊有趣, 後來兩個世界當然有密切關連, 最後很奇妙地重疊起來。
這小說不單幻想程度過之於村上已往的作品, 而且在性愛方面的描述也頗激, 但也有幽默的地方, 有些情節頗卡通化。我自己就不想小主角最後走回現實, 或許, 對於一個十五歲少年來說, 是應該積極地回到世界, 開展他的人生的, 但我更想中田老伯返回世界, 因他不能做回普通人, 是有點可惜的, 或許, 說不定那青年已繼承了他的異能吧, 總結來言, 這小說雖好, 但似乎野心太大, 太多嘢想表達但又欲言又止似的, 我還是比較喜歡”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簡單而有深度。
2008年8月9日 在路上,預約八堂課 (Educating Alice)
這書的作者是Alice Steinbach, 可以說是一本遊記, 記載著是作者近年去過的八個地方, 全都是有目的而去的, 包括去巴黎上烹飪課, 京都的藝妓課, 佛羅倫斯的教堂研究, 探訪才女珍奧斯汀的故居, 古巴夏灣拿之旅, 法國普旺斯的園藝, 布拉格的文學營及蘇格蘭牧羊人之生活體驗, 很像一部個人版的”向世界出發”。雖然她去的目的地引不起我的共鳴, 而且書中也欠缺作者的個人感受, 但又正好啓發了我的個人夢想, 我想這種有目的之旅遊也許是我喜愛的生活方式, 俾我揀的話, 我希望可以去不同的國家讀一些short courses, 例如當地的語言, 烹飪或手工藝等, 每次住幾個月, 順便深入了解每個地方, 認識當地的人, 我一個人去都無問題的, 只要夠錢就得了, 可能這是我的退休生活吧, 諗吓都開心的。
2008年12月28日 08去09
又到年尾了, 又是埋單結算及forecast明年的時候。2008年其實原地踏步, 12個月中, 只有不足六個月有工作, 其餘時間都在失業, 不過, 今年的X’mas感覺就好過舊年, 唔咁迷茫, 至少知道未來幾個月都會有工開, 雖然現在份工都未是我的心水, 但這裡都總算是一個舒適的暫時容身之地。
對於明年, 我會積極地學好外語, 也希望再操fit一點, 而財政上將仍然是艱難的一年, 捱過2009年後, 2010年應該可以儲到錢, 我有很多嘢想買, 希望在2010年年初前買到啦, 我對自己的將來依然有期望, 希望2009年會俾我搵到我事業上應該走的方向, 然後有計劃地向目標進發。
2009年1月9日 何處可容身
原以為現在這公司是一個ok舒適的暫時容身之所, 誰知暗湧爆起來, 原來是這麼巨大, 好些失望, 看來這裡都不是個好地方, 還是早走早著, 不過, 經歷過去兩年的低迷, 我不知不覺地比前強了很多, 還有兩星期便是年假, 一定要捱得呀! 我想找到新工才走, 以免又失業, 希望盡快找到一份適合我的工作及公司。
2009年1月30日 Tokyo Trip 2009 – 御殿場Outlet
早上8時多在McDonald食完早餐後, 便出發到新宿西口駅乘大巴往御殿場。車程雖然要差不多兩個鐘, 但沿途風景優美, 還可遠望富士山, 到達御殿場駅後, 乘搭免費shuttle bus便到達御殿場outlet, 這outlet也是可望到富士山的。這個outlet真的很大, 分了West Zone及East Zone, 很多有名的牌子都有shop在此, 但不是樣樣都平, 幸好我都有收穫。
在此outlet我們逛足了一天, 回到新宿時已差不多晚上7點了, 都怪新宿的百貨店太早收檔, 8點後已經沒什麼好逛了, 不過我們都倦了, 還是早點回酒店休息。
2009年1月30日 Tokyo Trip 2009 – 河口湖, 溫泉
今天的目的地是往河口湖看富士山的景色, 跟昨天一樣, 都需要大約2小時的車程才到達地點, 我們在河口湖駅買了2天的pass乘觀光巴士, 首站是去搭攬車上天上山公園, 個公園其實好細, 沒有什麼特別的設施, 只不過可遠眺富士山及其山下的景色包括整個河口湖而已。 下山後便往對面搭遊覽船遊河口湖一周, 可在另一角度望富士山。
午飯後, 我們在河口湖區內揀了一間小型的溫泉旅館叫「天水」, 在露天大浴場跟其他旅客赤條條地浸溫泉, 因為是星期一, 所以很少人在內, 除了我倆外, 就只得幾位老伯, 而最大可惜是入到去才發覺浴場內是看不到富士山的, 而且那”大浴場”其實很細, 不過都算可平宜地享受一下吧,
黃昏時回到新宿, 今晚決定吃得好一點, 於是在小田急百貨店樓上揀了一間像樣的料理店, 共吃了大約5000多円。
2009年3月22日 禮儀師の奏鳴曲
未看戲之前已知道這是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 十分期待去看看這部片怎樣表達死亡。
整部戲沒有想像中那麼沉重, 喪禮的儀式是主菜, 雖然描述得頗仔細, 但也不乏輕鬆幽默, 導演將故事背景放在鄉郊地區, 令主角找尋一些舊的回憶, 例如舊屋, 舊唱片及澡堂, 也將死亡融入大自然中, 使人感覺死亡就像四季更換, 花開花落, 候鳥飛翔一般自然, 我想這是電影想表達的主題。而我最欣賞還是配樂, 用上大提琴樂曲很恰當, 不過, 結尾就略微刻意了點, 我還是喜歡淡淡的完結。片中明及暗地說了很多人生哲理, 接收得幾多, 就要視乎看者的人生經歷。
男主角本木雅弘演一個失意的音樂家, 郤意外地轉型成為禮儀師, 其實兩者都可看作是種表演藝術, 他演得不俗。
2009年7月5日 Dry Dry Dry
今年真的很少寫blog, 並不是厭倦寫作, 而是我現在真的很dry, 如果07及08年是我的低潮期, 今年則是從谷底爬上一個小平台作避難所, 但又未能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不過, 我想去什麼地方? 其實我都唔係好知, 我祇想知道有什麼好公司會收留我呢。
忽然間在這公司做了差不多一年了, 講真, 這一年平淡得來生活確實又幾穩定, 每週就是返工、放工、煮飯、做gym…。 而份工只是一連串不重要的瑣事, 完全談不上什麼事業, 在這經濟狀況下有份這樣的工應該是幸福的, 但做一年其實足夠了, 再做多幾年的話, 我諗我會dry到缺水了。
今年的生日願望, 跟去年一樣都是要一份合適而有前途的工, 希望9月之後可以轉到工啦!
2010年4月1日 A New Day have come
很久沒有寫BLOG了, 一來懶, 二來是這大半年頗忙著自己的事, 可幸地, 這段時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絕大部份都是好事, 例如考試pass, 搬屋, plan旅行等, 我對自己的人生還是樂觀的, 自信心也高咗, 希望keep住一路都咁好啦。
今天開始又失業了, 但感覺很平和, 因為是自己選擇的, 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這間公司, 這份工, 無奈生活所迫, 唯有做不去, 我對自己make commitment, 一儲夠錢, 就走人, 到離開時, 覺得這公司其實又不是太差, 不過始終又不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 但我都心存感激, 至少這公司都幫我渡過了一段難關, 當然這只有自己才知道箇中的難關是什麼。
在未來一個月內, 我將會遊歷多個城市, 包括Bangkok, London, Paris。 除了玩樂外, 都想襯機會想一想未來事業的發展, 希望回來後找到啱自己的工作吧。
2010年5月5日 倫敦印記 – 物價
雖然英磅對港元的匯率比早幾年低了很多, 但是London的物價仍然很貴, 一個普通的Fish and Chips閒閒地要£10, dinner每位唔過£20都唔似樣, 所以都沒有去high tea了, 但dinner還是要像樣一點, 不要待薄自己。而衫就更貴, 減價貨不多, 但都買到較抵的衣物, 而該店就是H&M, London’s H&M的減價貨中, 有一些 £5至£10不等的衫, 大概是港元$60至$120左右, 都買得過, 其他大部份有品牌的店都貴過香港。
2010年5月6日 巴黎鐵塔下之 節奏及天氣
離開London, 搭Eurostar兩小時多點就來到Paris, 也是另一個我夢寐以求想到的地方, 我在這裡逗留了四晚。
這裡比London熱很多, 日夜的溫差也沒有咁大, 有一兩天早上有微雨, 便顯得較為清涼, 但微雨撲巴黎的景象又更有詩意。
如果覺得London的節奏比香港慢, Paris就是更慢幾倍, 不只是行路慢, 而且個個都好像唔趕時間咁, 我看見一些上班族, 他們早餐吃到10am後才施施然離開, Lunch很多人會坐大約兩粒鐘, 然後tea time時又有很多人會在café坐至少兩粒鐘, 認真hea, 或許這才叫做享受人生吧, 我們也應該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