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戀愛的秘密(Barbara) – 東德的1984

Loading

barbara

被跟蹤、被監視、被自殺、被戀愛,當你生活在沒有人身自由的社會,人民應該如何自處呢?

德國電影《Barbara》 (港譯:被戀愛的秘密),就是描述八十年代共產極權下的東德,一個女子盼望奔向自由的故事。電影預告片說故事是發生在1980年,卻令我想起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1984」,片中的女醫生Barbara就如該小說般,因「愛自由」的「罪名」,由東柏林被調至鄉間醫院工作,被秘密警察和周圍的鄰居監視著。渴望自由的她,唯有暗地跟西德富豪偷豪,用「被迫戀愛」而換取偷渡到國外的機會。

身處如此恐怖的環境,Barbara的表現卻冷靜得出奇,而且淡定得可怕,是太無奈? 太麻木? 還是懼怕表露了個人感情後會遭到更可怕的對待?不只Barbara,片中暗戀她的男醫生雖然有點觸動情感,但大部份時候仍是冷靜的,唯一正常而歇斯底里的人物,反而是醫院中懷孕的少女病人。少女的真性情,對沉默的Barbara影響極大,令她更有出走的決心。對於這戲的結局,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在個人慾望與公義之間,基於同理心,Barbara選了後者,將奔向自由的機會,送給了更需要的人。

描寫東德共產黨的電影,我以前看過《竊聽者》(The Lives of Others) 和《快樂的慌言》(Good bye Lenin!),對前者最為印象深刻,片中那種冷酷世界中的真情,拍得很到位。個人認為《Barbara》雖不及《竊聽者》好看,但我欣賞《Barbara》影片的低調和含蓄,文藝感覺也強,給觀眾很大的思考空間。

女主角表情和對白都不多,但每一個小動作都在表達她的心理狀況。而結局用了半Open Ending,也貫徹了全片的含蓄表達手法。最有趣是尾聲時,除了男醫生知道Barbara會走外,常守在她家的那位秘密警察,似乎都一早洞悉到Barbara會逃走,他竟然平靜地告訴男醫生她不會回來,默默地認同了她的出走行為,如果當他知道她沒有出走,他會否對她失望?

Advertisements

無論電影的結局怎樣也好,現實中的東德極權社會,早就成為歷史了,而且德國人也敢於面對歷史,至少共產黨不是德國電影的禁忌,但有些歷史在一些國度裡,卻仍然是不能說的秘密

Advertisements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