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政府說不(No) – 民主應該很高興

Loading

no_poster

智利距離香港好遠,且對一般港人來說,也很陌生,但當提到民主自由這些普世價值時,相信就都會有共鳴。既然可以「向毒品說不」,同樣應該有權「向政府說不」。因此,這部電影對此時正在喝求公平公正民主選舉的香港人,是意義重大的。

英文片名就是簡單一個No,代表反對派的聲音。故事是來自一段在智利發生的真實歷史,在1988年,執政了15年的獨裁政府尋求連任,反對的聲音遏止不了,決定來一次全民公投。投Yes代表支持現任政府繼續管治,而投No就代表支持反對派改朝換代。兩黨對陣前一個月,雙方每晚各有十五分鐘的電視宣傳時間。反對派找來廣告達人(Gael García Bernal飾演)去拍攝宣傳片,其間緃使遭遇執政黨干預,但廣告人最終都憑良知和智慧,去做了一件他認為對的事,成功令反對派得勝,智利從此變天。

廣告人用了什麼手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片中廣告人所用的手法並非原創的,而是仿傚八十年代美國的汽水廣告,將色彩繽紛的歌舞和幽默溶入政治宣傳片內。又以彩虹為標誌,放棄用悲情做賣點,將「No」帶入屋,令之變得開心快樂,也令反對政府變成日常生活的事,就這樣「Say No」成為了主流。

這片確實可以看成一部Cult片,戲中的宣傳片除了有大量八十年代的美式廣告和肥皂劇橋段外,全部電影以「低清」加少少暗黃的鏡頭拍攝,像在看八十年代的戲一樣。這令我想起用類似手法拍攝的Argo 救參任務,《No》比《Argo》拍得更平實及含蓄,很多地方都沒有刻意去交代清楚,但透過幕幕畫面,觀眾好自然就會了解到男主角的心理轉變。而Gael García Bernal的演技,顯然比Ben Affleck高許多,不用太多對白,他的眉宇間已經解釋了一切劇情。

片中有點政治冷感的男主角,最終政治都找他上門,漸漸影響了他的生活,令他不得不面對政治上的決擇。如果你今天還說討厭政治的話,他日當你發覺沒有了自由和公義時,你估你還有機會說不嗎?

多得有YouTube,我們可以看回1988年智利真實的情況,當年的反對派「No」的宣傳片,跟電影的好接近,給人的感覺是快樂和充滿希望,是頗高明的廣告技巧。當然,廣告並非取勝的唯一關鍵,但確是重要的一環。橋那怕舊,又那怕低俗,只要大眾受落後就容易辦事了。而反觀香港的選舉,何止制度落後許多,連宣傳片也欠缺幽默和創意,難怪市民都想「向政府說不」。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