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接觸希臘電影,藉著今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地選了一套有趣的希臘片進場觀看,片名為《吃雀粟的男孩》(Boy Eating The Bird’s Food) 。
看電影節的戲,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大多數影片都屬非主流類,即是不會「畫公仔畫出腸」地交代一切情節。 這部也不例外,全片好少對白,鏡頭搖搖晃晃地移動,像跟著主角走,如實地顯露男孩的一舉一動,且毫不遮掩。
主角是一名希臘年輕男子,背景不詳,只知他獨居,好像沒有朋友,喜歡唱歌,嘗試應徵做歌手,但面試失敗。 他大部份時間都在家,有時餵雀,時而唱歌跳舞,時而睡覺,更多時候在吃。 他吃的東西才是重點所在,有時會吃正常的食物如餅乾,更喜歡吃雀粟、砂糖,甚至會吞下自己的精液。 他甚少說話,遇到心儀的女孩,也不敢主動開口。這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宅男吧。
觀眾尤其女仕或者會覺得部份鏡頭好噁心兼怪雞,但一些大特寫鏡頭,就正正真實地反映男孩的寂寞、空虛和自卑,每天做著重複而無聊的事,看不到前景,但又渴望別人的認同和愛,除了用吃奇怪的東西來滿足口慾,便沒有其他可成就。 影片雖然誇張,但這男孩在經濟低迷的希臘,可能比比皆是。而在遠方的香港,這類無所事事又感到無前無希望的年輕人,又豈能說是罕有呢?
Advertisements
香港國際電影節官方網址: HKIFF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