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細細個已經可以到處旅行,如果問當代的少年「哪一天我們會飛?」,他們或者會答:「剛剛才去過日本,吃過什麼什麼…」,可能完全不覺得「飛」是一件困難事。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家境比較窮,未必個個家庭可以負擔外遊的費用,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差不多二十歲才第一次坐飛機,對我來說,能夠「飛」就是一件自小很渴求的事。
我自小喜歡發白日夢,除了渴望到處飛外,還會幻想自己做不同的職業。或許,正如這電影所講,香港真的不是一個適合發夢的地方,你的理想只會不斷被現實所侵蝕,最終成為麻木的螞蟻。
有時也不能怪香港人欠想像力,夢想實在太奢侈了,問香港人「哪一天我們會飛?」,回來的答案可能是: 「有一天我們會死!」,所以,很多港人的所謂夢想,都只不過是跟衣食住行有關的實際需要。夢想做飛機師? 好心你唔好咁天真啦!
《哪一天我們會飛》確實是拍給三十歲以上觀眾看的,片中楊千嬅和林海峰就是很多中年或中產港人的寫照,一天到晚忙忙忙,不只忘掉了中學時立下的志願,連生活也忘了。或許是有點誇張,但我郤認為電影拍得不夠坦白和殘忍,一對由中學相識,然後結婚十多年的夫婦,仲未離婚已經算奇蹟了。
比起前作《狂舞派》,黃修平導演這次明顯拍得較為流暢,但說故事技巧仍有「畫公仔畫出腸」,留白位不夠,中段顯得有點兒冗長,好在劇本完整,救了成部戲。演員方面,三位少年(蘇麗珊 – 余鳯芝,游學修 – 彭盛華,吳肇軒 – 蘇博文)都表現不俗,反而楊千嬅和林海峰的演出流於表面,及過於蒼白,不盡表達出內心的掙扎。
作為一部描述夢想和青春的港產片,那種對夢想的追尋似乎未夠強烈,極其量只是表達出中年人對青春的懷念,以及表現出港人對97前的美好回憶。
《差一點我們會飛》(《哪一天我們會飛》主題曲)
作曲:戴偉
作詞:陳心遙
演唱者:黃淑蔓,英仁合唱團
歌詞
鼓起這勇氣 跨出這距離
差一點我們也會飛
你笑容 早應已逝去
當初的沖天志 有沒有踐踏碎
是哪些 不能言傳的夢
才令我 闖蕩在未知裡
就算知 歲月已經歸不去
仍邁步前往 向大世界出去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為何要相信 這裡會有希望
在最後 盼我會像拍翼鳥悠晃
擁抱著微風 沿途在看
哪裡 會發現曙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仍然要相信 願意相信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仍然要寄望 唯有初衷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我未忘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想知道我的最新動態,請關注我的Facebook專頁: YFL 生活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