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年前參加渣馬10km後,便開始定下目標,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至少跑一次全馬。於是漸漸地由10km跑到21km,又並非經常練習,尤其夏天會懶起來。去年8月更膽粗粗地報名參加下個月(2017年2月)的京都馬拉松,是42.1km的全馬,正式踏出了追尋夢想的一大步!
成功報名的心情當然興奮,但隨即而來的郤是擔心,怕自己應付不來全馬的距離!
於是,我不斷上網搜尋,看看人家如何訓練全馬!
我這類全馬新手,都不求成績,反正都擺唔到奬的,只求在限定時間內跑完就得啦! (京都馬拉松的限定時間為6小時)
雖然不求快,但要跑得完整個42.1km,不能不定下訓練計劃。以下兩個實例,分別為12週及16週計劃,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12週訓練計劃
16週訓練計劃
來源: www.facebook.com/notes/robert-hc-wang/
兩者有一些共通點:
- 每週只有一次超過15km的長跑,其餘時間只跑5至14km左右
- 建議用不同的跑步速度,有時輕鬆跑,有時慢跑或加速
- 每週平均有兩天休息
- 比賽前最後四至五星期為高峰,而比賽前一週的數量則減半,以便在比賽前復元
- 練習時最多練到32km
我個人傾向buy 16km計劃多點,因為有較多準備時間,休息日也較多。
而寫計劃時當然要因應個人的作息,我日頭要工作,夜間又要出席很多活動,要擠出時間練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根據個人時間及預計能力範圍,我定下了16週計劃,由去年10月底至今年2月中,總共要跑600km,而高峰期那四個星期,大約每週50km以上,仍比參考的計劃少,但對我仍然頗有難度。
執筆之時,已完成個人16週計劃的七成,剛進入最後四週的高峰期,希望順利完成整個計劃吧!
馬拉松比賽後記: 最終雖然完成600km的訓練,但最長一次Long run郤過不了30km,而且練到關節有點痛。幸好,仍能順利完成京都馬拉松賽事,不過,時間就非常之慢,要5小時40分才完成,好險,但只不過是首馬,有的是進步,未來還會繼續研究其他更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一切以自己應付到又不用傷身為基礎。
相關文章:
世界遺產姫路城馬拉松2018 – 個人參賽全紀錄,一次人情味足的馬拉松!
想知道我的最新動態,請關注Facebook專頁: YFL 生活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