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破世情】飲食與馬拉松

Loading

後記: 這篇文章收錄在《吃破世情》書中,是延續上篇的「我要食極唔肥」題目。要做到食好多都不易肥,而又沒有此基因,就唯有勤加運動。至於我開始跑步的原因,除了怕吃得多會變肥佬外,其實是跟某段時間的個人經歷有關,跑步確實幫到我化解一些負面的情緒,參加馬拉松則令我個人自信提升,人也開朗了不少。

(以下文章將收錄於小弟2019年新書《吃破世情》內,香港各大書店現已有售!)


接上一篇有關食極唔肥的題目,談及有些人怎樣大飲大食都不會肚皮脹,我已經不敢認自己是這類人了。

我以前不相信飲啤酒一定會出現啤酒肚,但隨著年紀越大,便發覺飲得啤酒多真的會令腰間失守。食一餐豐富的晚餐,第二日或許都可以消化到,但飲一大杯啤酒,肚皮就會馬上現形,現在要至少兩日才消化得完啤酒帶來的胃脹。

因此,講什麼節制飲食都是假的,唯有勤做運動,才能保持體態。

我自小是一個好少好少做運動的人,是上體育課時跑幾個圈都頂唔住那種。加上天生笨手笨腳,反應遲鈍過人,所有球類活動都跟不上,因而早就放棄了運動這回事。


從何時開始喜歡跑步?

跑步跟寫作一樣,開始時都只因為得閒無嘢做,並非講笑,是真的。在我三十幾歲時,有幾年真的有好多閒餘時間,那時剛剛興起「寫Blog」這東西,於是便學人開了個Blog,當日記般寫,也給我一個情緒發洩的窗口。

另一個發洩情緒的方式是跑步,最初幾年只是沒有目標地每次跑幾個圈而已,既沒有計時間,也從不紀錄速度,通常每次只是跑幾分鐘至半小時之內。每次跑完之後,頓覺身心都輕鬆了,什麼不如意事都可以暫時拋諸腦後。

不認真地寫作和沒有目標地運動,是兩件不相同但又同時發生的事,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年。直至有一年,母親離世後,忽然覺得應該為自己的生活困局找個出口,可是郤苦無頭緒,身邊只有兩件正在持續做的事,就是寫作和跑步,於是便對此兩件事同時認真起來。



參加馬拉松比賽

攝於於2018年參加日本世界遺產姬路城馬拉松時的情境。

人生首次參加的長跑比賽是2013年的香港渣馬十公里賽,在參加之前,我從未試過跑得完十公里,連跑五公里都感到有點吃力。到了認真練習時,也要幾經辛苦才達到十公里的目標,幸好最終都完成了比賽,為自己在運動方面加了一支強心針。

以我這個三十幾歲才出道的業餘長跑玩家來說,跑速和時間並不是重點,通過該段日子的十公里練習,除了正式把跑步變成嗜好外,也令我在各方面都增加了不少自信。

十公里只是熱身,連續跑過兩年的十公里賽後,便開始挑戰更長的距離,接著就跑過幾次不同機構舉辦的半馬賽。這樣地跑了兩三年之後,以為自己掂了,更膽粗粗地跑全馬,而且還要在海外城市跑,結果是每次都非常艱難才能完成。

執筆之時,剛剛完成了個人第三次的四十二公里全程馬拉松,雖然跑出的成績呢,實在不好意思大肆宣揚,但是至少取到完賽牌,我感到好滿意喇。



矛盾只因深愛著

初期練長跑的時候,沒有想過減肥的問題,因為我根本沒肥可減,講笑而已。到了後來開始寫食評,更越寫越多兼越起勁,就換來大量的飯局,兼頻密的酒會。於是由那時起,就覺得不得不勤加跑步,因為真的要為健康和身型著想。

分享飲食早已不再是單純興趣那麼簡單,而是一項融入了我日常生活的事業,已經很難從生活中切割開來了。跑步於我來說,未去到像寫作那樣非做不可,郤亦成為了生活一部分。當處於不用為馬拉松比賽訓練時,無錯是會疏於練跑,但有時仍會身痕起來,唔跑唔安樂似的。

既要大吃大喝又要玩長跑,真的幾矛盾,正面點去看,我會當作是一種訓練自制能力的挑戰,難度是高的,但並非不可能。

每次在馬拉松練習期間,我並沒有刻意戒任何酒精和食物,酒會照去,煎炸食物照吃,只是減量和頻密程度,例如練習日便一定滴酒不沾。

視兩者為終生興趣

到了比賽前一個月的練習高峰期,便把跑步作為重要日程,飯局可以不去就盡量拒絕,以確保在最佳狀態下跑步。

沒有專人教我怎樣跑步,全都是從網上或書本上參考別人的經驗,然後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況而調整,我的寫作生涯亦如是,都是自學的。

個人喜歡吃米飯,海南雞飯是運動前後補充能量的首選,與其說喜歡吃海南雞,不如說更愛油飯吧。(銅鑼灣天天海南雞飯)

練習超過二十公里的長跑前,要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跑手們稱之為「加碳」,那就正合我意,因為我真的喜歡吃米飯類食物,有飯吃的話,其他餸菜也自然會吃得比較多。正因為有大運動量包底,大吃之後不需要內疚,只要第二天跑個十公里或以上就可以加快消化掉多餘的脂肪。

跑步和飲食這兩樣興趣,都可以視作終生事業。不過,當我七八十歲後,身體未必容許我繼續跑,到時或許還可以繼續享受美食。但是,假如既跑不動,又不能自如地吃的話,那麼,還會剩低什麼人生樂趣呢? 或者,到時就會是我離開人世的時候了。


如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買本書支持小弟呀!


Kelvin Leung 新書《吃破世情》即日起,在誠品、三聯、商務、天地及其他書店有售,

同時可以在網上購買,請Click入以下圖片查看及選購啦!


請關注Facebook專頁:  YFL 生活博客 

Instagram: kelvinyfl

YouTube: Kelvin Leung

Telegram Channel: Kelvin Leung 梁逸飛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