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以往是愚人節,以前沒有人會慶祝這個節日,但是近年因社交媒體的興起,很多品牌都在這天玩惡搞廣告,不過,今年有不少廣告人都呼籲品牌不要玩了,皆因疫情之下,人心惶惶,可能怕會有人信以為真。
自2003年4月1日之後,這個愚人節在香港便多了一份意義,有人將之命名為「哥哥節」。關於張國榮的生平,不用在此多說,我想講講十七年前這一天,我是怎樣渡過吧!
2003年3月,沙士已經在香港社區爆發中,大家都記得淘大花園E座吧。
想起當年,包括我在內的許多香港人才是首次戴著口罩出街,比起2020年,其實那年並非經常都口罩在身,很多時候都不會戴著,跟別人的距離並不如現在般疏遠,當然亦沒有在家工作這回事。
四月一日早上,如往常一樣上班,公司同事的熱門話題還是疫情。當年未有Facebook,但已習慣上網看新聞,網上討論區亦開始成型。
早餐過後,到了大約十點至十一點之間,網上突然流傳說將會宣佈香港成為疫埠,市民便擔心沒有糧食入口,於是超市出現搶米的情況。在未有智能手機的年代,當收到未經證實的消息時,人們不用Whatsapp,直接打電話通告親友。於是,公司同事都收到電話,記得有女同事聽到消息後更哭起來。
一陣情緒波動過後,大家都互相叫人冷靜,然後,傳媒證實是假新聞,而且理解到就算是疫埠,也不會沒有進口貨品。估不到在十七年的今日,人們還是不理性地去搶貨。
流言在下午平息之後,以為鬆一口氣,但大部份人都沒心情工作,便準時收工趕回家。
記得當年我喜歡聽黃昏的電台節目,在家有時不會開電視,反而會聽著電台廣播餸飯的。
在大約晚上七時許,電台DJ播播下歌,突然哽咽起來,然後由新聞報導員代為宣佈一件突發新聞,就是張國榮在文華東方酒店倒下不治的消息。正在吃飯的我,都打了一個突,第一個反應會覺得是電台報錯料,於是馬上開電視,又見到電視螢幕都顯示著同一資訊,心情更加複雜。
當年雙親還在世,我全家都喜歡哥哥的,便馬上致電回家告知母親,我跟她說張國榮死了,她還說張國榮? Leslie? 哎呀,怎可能呢,他們也不知如何反應。
香港人就是這樣瘋狂地過了2003年4月1日。
之後幾天,電視和電台都不停地回顧,香港人既要面對沙士,又要面對失去巨星偶像的傷痛,可謂雪上加霜,整個城市都愁雲慘霧,大家都無心睡眠。
重提當年事,是想說困難的日子都總會有轉機的,張國榮的離去令更多人了解抑鬱症,沙士的發生則令我們有更多公共衛生的意識。雖然人不敵天意,但都可以盡做,令意外的機會減至最低。
藉著四月一日這個特別的日子,希望大家都可以安然共同渡過。
Kelvin Leung 著作《吃破世情》即日起,在各大書店有售,
同時可以在本網站購買,請Click入以下圖片查看及選購啦!

Instagram: kelvinyfl
YouTube: Kelvin Leung
Telegram Channel: Kelvin Leung 梁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