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人顯然喜歡台灣多過地理上更近的地區,在還未可以去台灣之前,香港這間賣台式住家菜的「吃什麼」,擁有米芝蓮必比登推介,加上黃色的米豬連,令這店在逆市當旺,來這店亦可以暫時當自己去了台灣。
最初分享自己去過的黃店時,發覺中環區的黃店數量明顯比較少,除了因為我近兩年少去中環外,亦因為這區的地舖不是財團就是洋人開,而且一些老店又不會表態,剩下來會有立場的店子便少之又少。
「吃什麼What to Eat」的前名是「請坐」,之前的故事不想再詳述,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只要知道他們的故事,便可理解到「台灣媽媽」是並不容易向惡勢力低頭的人。
「吃什麼」在中環可算是當中的異數,在鬼鬼地的SOHO雲咸街上賣台灣住家菜已是奇峰突出,有米芝蓮必比登推介的加持,再加上鮮明的立場,便令這店長期成為中環區的熱店。

我星期五晚七時許來到,門外已經有人龍,到我食完離開時,排隊的人更多。

店員們都很有禮貌,排隊時已遞上點餐紙給我預先點菜。這店主打台式家庭風食物,餐牌內的都是一些台式傳統小吃和一定食得飽的飯麵類,其實我想吃的東西很多,可惜我當日不太肚餓,便只選了其中兩款較輕巧的食物。
雖然排著長龍,我一個人比較容易搞,於是不用十分鐘便可入座。(每枱客人限坐45分鐘)

其中一位「台灣媽媽」店長在收銀處打點,其他服務員則都是年輕人,而光顧的食客也偏向年輕,上圖另一亮點當然是牆上貼著的「願榮光歸香港」。

在30幾度的高溫下,剛才在街上有點兒中暑的感覺,飲一杯冬瓜茶,真的立時消了一點暑。

因為炎熱,想吃一點冷盤,便點了「皮蛋豆腐」。

皮蛋是溏心流汁的,味道濃郁的皮蛋配上清甜的豆腐,兩者互相中和,而大量的柴魚片則令整道小吃增添質感,我個人很喜歡這小吃。

台式牛肉麵真的是各門各省各派都不同,個人比較少吃紅燒的,我覺得這碗牛肉麵的湯底紅油味足,有陣陣微微香辣。
麵條的掛湯能力佳,但牛肉則無論筋和腩都好像爭了些少,牛筋略嫌不夠爽,腩肉可幸很入味,以味道搭夠。
雖然說想吃得輕巧,但一碗麵加一客小吃都叫我好飽了,而上菜速度都很快很準,45內是足夠還枱的,我想他們並非要快趕人走,而是真的太多人在等候,大家應該不會介意吧!
吃什麼What to Eat
地址: 中環雲咸街75-77號嘉兆商業大廈地下A號舖
電話: (852) 28109278
營業時間: 星期一 12:00 – 15:00
星期二至五 12:00 – 15:00, 18:00 – 21:00
星期六12:00 – 21:00
星期日全日休息
Instagram: kelvinyfl
YouTube: Kelvin Leung
Telegram Channel: Kelvin Leung 梁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