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驗分享】我在醫院的十二夜糧食

Loading

今年中秋節前,小弟不幸地因交通意外導致小腿骨折及頭部受傷而入院,一住就住咗十二晚。執筆之時,我已在家休養中,雖然未康復,但身體復原進度還算不錯,不必擔心。   

這篇文章並不是討論傷患,而是想紀錄一下過去十二日,我在瑪嘉烈醫院的饍食。


補血氣食物


由早餐開始

醫院的作息時間好準,而且又要好早起床,晨咁早7點鐘就派早餐,因為要食藥及定期量血壓或做其他檢查,早晨不宜skip的。

早餐通常只有兩款,唔係粥就係麥皮。

南瓜碎豬肉粥
粟米雞肉粥

我由細到大都不喜麥皮,因此寧願食粥好過,雖然兩者其實都是淡茂茂,但好在熱度還可以,不會熱到燙口,又絕不是凍冰冰的。

牛奶麥皮

早餐間唔中會有個麵包,通常是提子包,其中一日就有叉燒包。

午餐

到中午十二點,就是午餐的時候!

橙含豐富維他命C,午餐有個橙都不錯,但係點解每日個橙都是暖的呢?

午餐除了飯和指定的多菜外,主菜通常都是乜乜炒乜乜,都算日日不同,一個星期內好似沒有重複的。

臨出院前的午餐,仲有雞髀!

有時寫住是煎、炒,但並沒有感覺到一丁點鑊氣,説是「煮」或「炆」會比較貼切。

晚餐

午餐未落格,下午五點幾,當一般人仍在嘆下午茶或Happy Hour 時,醫院就派晚飯了。

晚飯跟午飯的份量相若,但晚上沒有水果。

這客洋蔥雞扒是我心目中之「十二夜最佳晚餐」!

午餐和晚餐都有個共同點,就是主菜通常多醬汁,菜就一定是切粒的,估計是為方便病人食用,只要把醬汁和主菜撈進白飯內,便變得容易入口得多了。

一星期會有一兩日有中湯飲。

有時候會以甜品代替湯,例如有芝麻糊、芋頭西米露、紅豆沙,當然是低糖的,但不致於完全沒有甜味。

現時不准許探病,好在屋企人有時會帶自家裝或外賣燉湯給我的,令我在陌生而寂寞的病床上得到一些溫暖。

五點吃晚飯真的太早了,雖然留院期間都被迫早瞓(病房十點半左右便熄燈),但有時仍會感到肚餓的,行得走得的病人,可以落去醫院地下的「7仔」買嘢食,對於我這類行動不便的,醫院都可以提供白麵包、餅乾或豆奶的。

我晚上以手機做宵夜,煲劇、聽歌直至眼瞓。經過多日的磨練,漸漸習慣了這種模式,好多個晚上都不會感到肚餓或寂寞。

醫院餐好唔好食?

只就這間醫院來評,未致於難食的,只是無論正餐和甜品全部都是少甜、少鹽、少油,如果你平時都奉行類似的健康飲食的話,便不會感到太大反差的。

留院是為了醫病,身體大於一切,食物只是好其次,在病患期間,有這些類似工廠食堂的食物充肚,補充了好多能量,其實已經好幸福了。

追求美食,真的如此重要嗎?

現階段在家休養中,雖然可以吃得豐富些,但仍不敢暴飲暴食,酒類暫時要停一停,辣嘢都盡量少。

忍一時之慾望,只是為走更遠的路,更想讓身體快點復原。

我相信只要有健康的身體,便可以再戰江湖,到時你慌我會冇啖好食咩。


請關注飛叔平台:

Facebook專頁:  飛叔生活 Kelvin Leung 

Instagram: kelvinyfl

Advertisements

YouTube: 飛叔Kelvin Leung


Advertisements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