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教曉我的事 (草間彌生展覽後感)

Loading

癒報Channel: 飛叔療癒

見到南瓜、波點,相信稍為有留意藝術及流行文化的人,都知道是草間彌生的標誌,大眾對草間彌生這位日本傳奇藝術家的印象都離不開波點,每個人欣賞的角度都不同,我就不懂評論藝術,反而對草間彌生這個人的生平有好大興趣。早前去過西九M+博物館參觀「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當觀看著她的作品時,不期然地把自己代入了她的處境,如果我跟她有著相同精神狀態的話,又會如何自處呢?


預購入場門票: M+ 入場門票


圓點代表治癒

南瓜 (2022年)

細個睇電視廣告,記得有句話「圓點代表愛慕關懷」,但對於10歲起便患上神經性視聽障礙草間彌生來說,圓點郤是她一直看到的幻覺,你們覺得開心的圓點,或許反映她的惡夢,她只不過是用藝術會表達自己看見的殘酷世界而已。

《天地之間》(1987年)

看到圓點就畫圓點,看到什麼就創作成什麼,著實是藝術家應有的態度。原本見到的東西可能令自己不快樂,但畫了出來之後就會獲得舒緩,這就是為什麼要利用藝術去治癒心靈,創作的人固然得到治癒,我作為觀賞者,看著圓點同樣都感受得這份治癒的力量。

面對密集恐懼

對於面對恐懼,草間彌生可算是非常在行,既然一向有幻覺幻聽,就由得幻覺出現,甚至把幻覺用藝術的方式紀錄下來,將恐懼的東西放到有咁大得咁大,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份,令自己不能對恐懼不能視而不見,相反地,誓要與恐懼共存。

放於自身關係,自疫情這兩三年以來,尤其今年上半年,我自己因傷患而少了接觸人群,現時已恢復社交活動,好多時出街碰上回復擠迫的地鐵和街道時,我有點怕太多人的地方,懷疑自己可能患上密集恐懼症,但亦知道越是害怕的東西,就越要面對,就像草間彌生對幻覺的態度一樣,要張開雙眼去面對恐懼,才可以克服它。

《無限的網 (OQABT)》(2007年)

這刻凝視著密集的波點,頭有點暈,當時博物館內又多人,不斷穿插的遊人,就好像很多個流動著的波點,藝術品的波點就大可以避開不看,但身處都市中,無可能避開人群的,唯有重新學習跟密集的人群和睦相處,漸漸地我已不會因多人而感到害怕了。

擁抱死亡

《輪迴》(2011年)
《神經的死亡》(2022年)

邊個話患精神病的人會早死? 你看看草間彌生吧!

說她活得快樂嗎? 又顯然不是。自殺過多次都死唔去,幾十年來經常進出療養院,郤依然健在,今年已93歲了,究竟她憑什麼能夠捱到今時今日呢?

什麼長壽秘訣呀、養生要乜乜物物,對她來說都沒有作用,藝術創作或許才是長壽秘方。或者是因為既然不斷要面對死亡,就不如將好好地理解死亡這東西。正如你身邊有敵人,就去了解一下你的敵人,甚至去擁抱敵人,最終那個敵人就變作你又愛又恨不離不棄的知己好友。

生命是無限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2022年)

今次在西九M+博物館的鏡屋充滿著各種不同大小的黑點,無盡的暗黑並不該是打敗你的敵人,你自己才是自己的敵人。

黑點可以化為無限伸延的世界,可以讓人無邊界地放膽去想像,就把黑點變成無極限的人生。

《自我消融》1966 至 1974 年
《紅色的花》(1980)和《溫柔是通往天堂的階梯》(1990)
《雲》(2019年)
《再生時刻》(2004年)


請關注飛叔平台:

Facebook專頁:  飛叔生活 Kelvin Leung 

Instagram: kelvinyfl

YouTube: 飛叔Kelvin Leung

請支持個人自媒體運作,課金少少無拘,多謝!

Advertisements
payme.hsbc/kelvinyfl

一按即 PayMe!
https://payme.hsbc/kelvinyfl


Advertisements

新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