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此: 癒報Channel: 飛叔療癒
「斷捨離」對現今都市人來說,就像減肥一樣,是一件終生事業,永遠都好想清理,但又永遠都清不完,皆因有些東西點都不捨得掉,就算在年近歲晚大掃除時,都只清理物件上的塵埃,而真正要丟棄的東西,郤仍然留在家。
又是疫情惹的禍,過去兩三年在家的時間太多,有時候,無無聊聊望住家中的物件,不期然會想,我現時生活是否需要這些東西呢?
人生需要好多衣物嗎?

以前就話要日日上班,夜夜去應酬,所以要經常換新裝,搞到衣櫃塞滿了一些只穿過三兩次的衣服。在去年開始不用上班的日子,每次打開衣櫃,都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錢在裝身的目的上,於是,早在去年WFH時,已丟棄了不用衣物。
我丟棄衣物主要有兩大原則,第一就是那些款式早已不合時宜,再穿起來連自己都覺得尷尬,不如丟走佢;第二就是買了幾年,但一年都未必穿到一次的,顯然是買錯衫,或者以為當時要出席某些場合要用,結果只穿過一次,就不用亦不想再穿了。
人類總會對物件有種不捨得的時候,會覺得還看起來新淨的衣服,咁就丟有點唔抵喎。我有個方法,就是穿多一次囉。像去年疫情大爆發期間,就試過穿著那些將會遺棄的「靚衫」,著到靚一靚去買餸,令到自己在沉悶的日子醒一醒神,亦給舊衣一次告別式,好像告訴自己話「我沒有浪費,已經使用過啦」,在掉垃圾之前讓自己心理上好過一點。
人生需要很多書本嗎?
除了衣物外,亦發覺家中太多書本,大部份都只看了一次,就放在書櫃上,亦沒有再看的意欲。
我仔細檢視過自己的書本收藏,將有用和冇用的書作分類,有些書的確是值得繼續擺的,包括一些我認為將來會再翻看的書,例如經典名著,以及一些已故作家的作品。此外,作者朋友的著作亦會珍而重之,將心比心,當然亦想朋友們同樣珍藏住我本著作啦。
而要丟棄的,大多數是旅遊書,現在旅行都不用拿著書出街了,還要來幹什麼。此外,還有一些年輕時認為有幫助的「心靈書」,包括心靈雞湯系列,隨著歲月流逝,早已不需要這類心靈小故事了,而且上社交平台就有大把這類小故事給我看吧。
捐給有需要的人
丟物又並非一定浪費的,可以為社會做好事,坊間有好多收舊物的機構,上網好容易就搵到,一就捐贈給有需要的人,二就放在廢物回收站,讓物料將來有機會再造,就好比投胎一樣,或者會變成另一樣更好的東西呢。
數碼大掃除
不止實物,好多時都會出現在手機和電腦數碼檔案都多到爆的情況,雖然話可以放上雲端,但現時連在雲端的檔案也多到要付額外的月費了,其實真的值得付費去收藏自己的記憶嗎?
當檢視以往的相片和短片,發覺有不少是根本連自己都不想再回看的片段,包括一些已經沒有來往甚至斷了關係的某種老朋友,不想記起的舊公司舊人事,還有一些沒有印象去過又不值回顧的活動,通通都Delete走算了。
Facebook上有一項叫「動態回顧」,知道有些朋友會每日按下來懷緬過去的美好日子,而我早就不會再用按動這個掣了,並不表示不想回顧,而只是我想懷念的記憶一定會印在心中,沒有那麼容易忘記,如果要靠社交平台才記得起的記憶,根本就表示不值得記住,乾脆忘記了就算。
本來無一物
當每次清理了一些實物,和Delete手機一些多餘的檔案,我都覺得個人輕了一些。過去幾年的經歷,教曉我覺得人生根本不需要太多物件,並非完全不用擁有物質,有足夠就可以了,未必要重覆擁有,例如你已經有幾件大褸了,多一件會令個人靚啲嗎? 到頭來,你還是同一個樣子,錢是小事,多一件物,便又要打理多一樣,又要掃多一次塵。
佛家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如果雜物不多,又何需大掃除呢?
原文刊於此: 【癒心靈】關於斷捨離,Delete走不要的畫面丨飛叔療癒
延伸閱讀: 持分土地貸款
請關注飛叔平台:
Facebook專頁: 飛叔生活 Kelvin Leung
Instagram: kelvinyfl
YouTube: 飛叔Kelvin Leung
請支持個人自媒體運作,課金少少無拘,多謝!

一按即 PayMe!
https://payme.hsbc/kelviny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