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的南海一號是很多遊客喜愛的中菜廳,同系的南海二號則選址對面海的銅鑼灣,同樣有維港景,亦同樣提供一些混合東南亞元素的中菜,南海二號的賣點除了有條滿天星長廊打位卡外,私人包廂內有Hi-Fi影音器材,可接駁手機串流音樂平台。
標籤: 維港
Advertisements
鏞鏞·藝嚐館是中環鏞記家族第三代經營的粵菜館,其概念是將傳統菜式加入新年代的元素,放在充滿西方藝術感的K11 Musea商場,賣的除了是創意中菜,還有藝術氣氛和維港景。
在香港吃開四川菜的朋友,相信都會聽過灣仔的「鄧記」,「蜀客」是同集團的店,同樣是賣川菜,但後者因位於K11 Musea,便多了一份現代藝術感。
香港人早已習慣了吃川菜,我也訓練到自己吃到稍為辣了少少。早前來這位於銅鑼灣的新店「川粵時光」,賣點除了是富辣度的川菜和傳統粵菜外,還面對維港景。
酒店名稱改了,但餐廳名沒有變,The Farmhouse依然供應自助餐,但頂樓的Cruise就由扒房變身為主打亞洲菜的酒吧餐廳了。
這間來自台灣的火鍋名店「寬巷子」,我似乎一直跟她欠了點緣份,之前去台北時,又因時間和人的關係而放棄,去年底初來港時,又夾不到時間,於是等下等下,在港開業剛好一週年時,就終於有緣碰上了。寬巷子在台灣是有名的「藝術火鍋料理」,顧名思義是著重食物的美感和精緻度。
「港島海逸君綽酒店」(Harbour Grand Hong Kong)開了剛好十年,之前都在此吃過中菜和西餐,今次輪到去三樓的Harbour Grand Café食自助餐。其賣點除了靚海景外,還有大量海鮮供應,而四月至六月都做緊不同的折扣優惠,$400幾就食到酒店自助晚餐,文末有詳情。
以下精選幾間我曾經寫過的維港景餐廳,不用等新年或過節看煙花才去,平時都可來歎個海景晚餐,可以給大家作個參考。